县城落户限制全面取消,有何深意?

搜狐焦点渭南站 2022-05-11 08:49:2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记者注意到,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就已提出县城建设的任务举措,而在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就强调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同时提出,今年坚持把…

作为我国城镇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县城,迎来中央文件的支持。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意见》明确,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确保稳定就业生活的外来人口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一视同仁。

有“城尾乡头”之称的县城,不仅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记者关注到,这份7000余字的《意见》释放出一个明显的信号,接下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风口在县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点也在县城。

一问:为什么要全面取消县城落户限制?

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底,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1亿人。其中,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县及县级市数量占县级行政区划数量的约65%。

县城是城乡发展的纽带和节点,而县城建设无疑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上述《意见》发文指出,在城镇化进程中,当前,农民到县城买房子、向县城集聚的现象很普遍。9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上述《意见》的出台符合我国现阶段城镇化的发展特征。

据此前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我国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今后一段时期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窗口期。

“《意见》的出台,对形成新时期我国城镇化的合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王凯说。

他解释称,过去40年,我国先后有7亿多农民进城,大大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前30年的特征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城市所在的城市群、都市群地区,而近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人口流向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七普”显示,大城市和县城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吸纳地。

因此,可以预见,县城“新图景”即将铺开,我国县城将迎来少有的发展机遇,而这也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推进。王凯同时表示,随着《意见》的出台,“三农”领域将迎来利好。在他看来,如今大城市周边的农村已经不是传统的农业地区,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以及乡村民宿、生态旅游等已成为乡村地区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加强县城发展,能够全面提高乡村现代化水平。

王凯举例称,例如都市圈内的县城,有机会发展成为小城市。农业地区的县城,以服务“三农”和公共服务为导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空间。

二问:大城市和县城在城镇化进程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实际上,县域建设的提出并非首次。

记者注意到,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就已提出县城建设的任务举措,而在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就强调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同时提出,今年坚持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

那么,该如何引导“就近城镇化(指农业转移人口在邻近小城镇或城市实现城镇化)”,备受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告诉央广网记者,新增农民工规模趋于下降,城镇化速度将逐步放缓。在这一背景下,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选择就地转移,一些已经外出的农民工也开始返乡创业。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消息指出,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布局。

也有人提出,“重视县城,是否与中小城市、大城市的发展有所冲突?”王凯明确表示,并不冲突,人口向大城市流动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今后人口流向大城市的趋势还会继续延续,但人口过度发展会带来“城市病”。发展大城市周边的县城,可以缓解中心城区的压力,“其实很多大城市周边的县城,已经具备发展成为小城市的条件了,发展好这些县城有利于形成好的城市体系。”他说。

除此之外,我国广大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地理环境多元,资源条件多样,文化禀赋各异。王凯认为,这些也不应该都发展成大城市,而要根据各地的特色,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对于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健康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问:如何让发展县域城市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县城建设将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是新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据记者了解,县城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相当于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1/2左右,县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相当于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居民的2/3左右。“通过加大投入推进县城建设,一方面可以形成当期投资,另一方面完善的公共设施又可吸引产业投资、促进居民消费,形成乘数效应和良性循环。”王凯说。

在诸多背景下,发展县域城市将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而全面取消县城落户限制只是排名前列步,让新落户人口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才是关键所在。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曾撰文表示,要适应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落户需求,补齐县城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配套设施等方面的短板。记者梳理发现,这份《意见》对县城建设给出了“保姆级”的指导意见,具体到老化燃气管道等,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建议。例如,完善老旧小区及周边水电路气热信等配套设施,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

当前,县级财力面临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让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落到实处,是对县域治理能力提出的新要求。王凯强调,“很多县城在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短板明显,存在供给不足、安全隐患等问题。”他以污水处理为例向记者解释,县城的污水处理率普遍低于设市城市。另外,在养老方面,县城以及广大乡村地区的老龄化相对严重,亟待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将县城发展方向分为了5大类,也就是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城、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和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这也意味着,每个县城都要在这几个大类里找到自己的定位,精准发展。”胡刚说,大城市周边的县城,农业主产区的县城以及历史文化、景观资源好的地区县城更具有发展潜力,加大投入不仅会促进它们的发展,还有利于促进中等收入阶段的消费新需求,更有利于形成城乡一体、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

专家预测,接下来,县城发展将迎来分水岭,将针对产业特点等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方向。

来源:央广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