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令”到底能限制住房价吗?

渭南狐小汐 2018-01-20 08:21:5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知乎有个热门的话题:房价,究竟是如何被推高的?  

(一)

  看不见的魔鬼之手

  知乎有个热门的话题:房价,究竟是如何被推高的?

  有人说,因为调控,调控导致房价“越调越涨”;有人说,因为天量的货币,都肥了房地产,苦了实体经济;还有人“阴谋论”,说有人不让房价跌,真的是这样吗?

  解释上述问题的时候,我们先学习一个名词,“眼镜蛇效应”。

  “眼镜蛇效应”是经济学中非常普遍的现象。

  它起源于一个故事。

  话说有个地方眼镜蛇太多,当地颁布了一条激励抓蛇的法令:谁能抓到眼镜蛇,就给谁对应的赏金。结果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眼镜蛇越来越多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老百姓发现抓蛇太难了,反而不如养殖快。于是,“眼镜蛇养殖业”就在此情况下催生了。当发现这个问题后,取消了赏金。养殖户们发现没有利润可图,又都把眼镜蛇放了……

  结果,眼镜蛇更为泛滥。

  “眼镜蛇效应”告诉我们:好的出发点,未必就有好的结果。一项方针的制定,钻空子的人能用无法想象的方式打败你。

  中国有句话,叫做“上有啥,下有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出了“限购令”,就有人会去离婚;

  新房不让涨价,就会收茶水费、绑定车位、做装修合同,老百姓反而买不起房;

  出了拆迁款,哪里要拆迁,当地老百姓就拼命盖房……

  如今,每一个方针的出台,都会因为看不见的“魔鬼之手”的操纵导致一些莫名其妙的后果。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有时候还会起反作用。

  地产多头任泽平说过,“房地产要讲逻辑,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房价涨不涨,归根到底就看一个信号,那就是信贷的松紧。有人说,如果要控制房价,只要严控信贷的规模不就行了?

  事情远没那么简单。因为总有一只看不见的魔鬼之手,可以数次摆脱监控,利益驱使着它催生了更为泛滥的信贷,楼市因它注入了更多泡沫。

  回顾10年来的信贷监控,简直就是和银行斗智斗勇的血泪史。当然,也是房价的调控博弈大戏。

  (二)

  11年-13年:铁腕手段,险象环生

  但由于调控药效太猛,部分地产、基建项目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市场上流动资金非常紧张。

  为了绕开信贷管控,银行花样百出的非信贷资产业务(现金、业务周转金、拆放同业等等)就这样诞生了。其中有一种叫做“同业拆借”,就是银行之间互相借钱。为了获得更多利润,银行把明明短期就要回款的资金长期借出去,等资金该回款的时候,通过互相借钱应急。

  在股份制银行里,这种情况更为泛滥。据抽样调查显示,当时某地多家股份制银行的贷款中,同业拆借达到50%以上,较高者可到70-90%。

  11年-13年,本来是给信贷设置了额度的。按照道理,M2总量会得到有效控制,但事实上,M2增速持续走高,市场一度匪夷所思。其根本原因,就是银行的非信贷资产业务、同业拆解并没有受到监管,催生了更多的M2。

  13年6月,限制了银行间同业拆借的额度,疯狂的银行在严厉的大棒下终于不敢兴风作浪,开始夹起尾巴做人。6月20日,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升至创纪录的13.4%(平时为3%左右)。一反常态、没有对现金紧缩进行干预之后,银行间的借贷几乎冻结。金融体系遭受了少有的现金紧张的折磨,商业银行出现“钱荒”。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三)

  14年-16年:循环往复,何去何从

  信贷收紧的杀伤效果显而易见。14年2月份,统计局2月24日发布的数据亦显示,1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的上涨速度一年来首次放缓。同一天,万科大跌6.6%,绿城中国市值也在两天内蒸发超过13%。

  同年4月底,全国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创下2010年以来近5年的历史新高。购房者观望情绪浓重,房企跑量的希望落空,而库存压力较大的地方开始试探性的放松了调控。

  可惜,一部分城市打开限购闸门后市场依然没有太大起色,房价短期冲高又再度回落。(这和前不久金城放松限购是一个道理)说到底,限购对楼市的作用其实不大,单纯限购并不会对市场产生多大影响。

  但是,无风不起浪的银行又发明了新业务,委外投资逐渐兴起,加杠杆、投资期限错配又重出江湖。0首付、消费贷的买房的现象层出不穷。信托资金再一次大规模走向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

  之后,15年深圳房价启动,16年上海、北京启动。17年二线、三四线启动。

  看明白了吗?在楼市调控中,房地产只是个配角,真正粉墨登场的,是银行。如果银行信贷业务得不到有效监管,无法制止这只看不见的恶魔之手,那房价一轮又一轮大涨的循环绝不会结束。

  2015年,央行痛定思痛,启动了MPA的管理机制,决定要把银行主要的对外资产投放方式一次性监管到位。看不见的魔鬼之手再次拷上手铐。2016年下半年,在加强金融监管的背景下,效果逐步显现,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增速放缓,货币派生效应减弱,M2终于迎来了理性的增速。

  纵观10年调控,房价上涨只是表面现象,而银行风险才是心头大患。《扁鹊见蔡桓公》中提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如果把房价上涨比作肌肤之痛,那么金融乱象就是危及骨髓的不治之症,只要能监管住信贷的魔鬼之手,相信我们终将迎来健康发展的市场。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下那些吃土买房的人 后来都怎么样了

所有人都有故事,而最精彩的莫过于买房前后的故事,各种冷暖各种心酸。

  对于买房族,我们好像经常看到各种极端的言论,有人在说亚历山大,有人在说外面的风景真美。而今天和大家说几个故事,那些我身边吃土买房的人,现在都怎么样了

  01

  2013年底,我的同事李枫为了买房,已经禁欲半年。他的生活严格遵循三不原则:不购物、不聚餐、不旅游。

  当时我们并不知道他要买房,只是觉得这个来自安徽农村的同事很吃苦。他18线院校毕业,基层员工,薪水不过万。

  那一年,上海的嘉定、松江、大浦东,到处是都工地,很多1字头的楼盘分布其间。

  李枫买了嘉定,105平米的三房,一步到位。

  这事给我很大触动,纠正了我对屌丝不买房的偏见,这充分说明,我这是屌丝心态。李枫在我心目中的地位瞬间提升,超越马云马化腾。

  恩,英雄就在身边。

  因为我那段时间,一直徘徊在买与不买之间。每次看完房,脑子里都浮现出以后的生活场景,凄惨而悲壮,有浓烈的土腥味。

  买房后的李枫,在头一年里,这边交房租,那边还房贷。为了省钱,泡面不吃桶装的,抽烟标准从14块降到7块,从不打出租车,衣服鞋子生活用品都在淘宝上搞定,便宜。作为一个男人,他把省钱发挥到了优质。

  这种状况只持续了一年。

  上个月前我们聚会,李枫已经满血复活。说起刚买房那会儿,苦逼的细节一笔带过,好像从没发生过。

  临了总结说,男人就得对自己狠一把。现在他儿子已经2岁,生活开销增加,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生活。

  三四年时间里,他的月收入增长2倍多,首付款借的钱早已还清,现在就每月那几千块房贷,对他来说so easy。打算过几年,在中环边上置换一套。

  他是个感性的理性主义者,要用两年苟且,换取未来的诗和远方。

  现在,李枫依然每天早晚奔波在11号线上,去徐家汇(11.83 -0.34%,诊股)上班。透过车窗望去,两边的工地已经很少,原来的油菜地和稻田,都变成了城市,卫星城跟大上海成功合体。

  李枫还是很忙碌,但焦虑感少了。他脸上有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松弛状态,很笃定。

  后来,他突来来了一句:我突然发现,要想不被房子绑架,较好的办法是先绑一套房子。

  02

  小学弟阿帆买的是商办小公寓。

  2014年,阿帆才来上海两年,买房资格和积蓄都不够。选来选去,在九亭看到一个50平米的酒店式公寓,啃了一下老,年底就交房入住了。

  刚买房那一年,阿帆做到了真正的月光,靠三张信用卡辗转腾挪。每天在漕河泾坐最后一趟地铁到九亭,没钱也没时间出去浪,原来动不动就裸辞,现在只能裸睡。

  他的初衷很简单,再过几年等这套升值了,就卖掉换个住宅。

  结果今年5月,上海出台针对商住房的政策,这种产品现在在市场上很是尴尬。两年多来,阿帆看着周边的住宅一个劲的董,而自己的小公寓,价格很低调。

  现在资格够了,但因为有贷款记录,首付要70%,那是一笔巨款。一周前阿帆微信我,他那套小公寓在中介挂了两个月,没卖掉。现在只能先住着,等待时机。

  阿帆现在跟女朋友住一起,两个人,够住。

  不管怎么说,阿帆在上海有一个窝。身为90后,较大的优势是年轻。他在互联网公司写程序,因为行业发展快,个人提升也快,现在财务状况比前两年好多了。

  后来,阿帆买了离上海很近的嘉兴的住宅,手头的酒店式公寓卖不掉,而当下买在上海的首付又太高,对于自己这几年拼死加班存下的血汗钱,他不愿意存在银行,更愿意放在房子里,哪怕是在嘉兴

  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决定,他说了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不想用青春和房子做交易,在稳定的房贷和不稳定的房价之间,我还是选择房贷

  嘉兴的房子不贵,首付也还可以,所以靠着阿帆这些年的努力,完全可以应付未来的生活

  他跟女朋友生活简单,但比较喜欢徒步,翻开他的朋友圈,简直是个江浙徒步攻略合集。

  我不知道这是房子带给他的,还是年轻带给他的,或许都有。

  后来我问阿帆后面还想干什么,他这么和我说:等再凑点钱,我把嘉兴的住宅和上海的商住房都卖了,两套换一套上海的房子

  阿帆依然对这个城市有足够的热爱,依然愿意付出一切在这里扎根,说实话,我在一个年轻人眼里看到少有的坚定

  03

  最后一个故事,是这里面年纪最小的,91年出生,叫小C,在一家公司做基金投资人,去年刚买了自己的房子

  很幸运,她读了研究生而且踩着好政策,她在上海落户了,去年买了上海的一套住宅,很远很远,在浦东的某一个角度

  她买了之后把房子租了,房租2500,然后自己在公司附近又租了一套青年公寓,房租5500

  我特别好奇找他喝了一个下午的咖啡。

  她是这么和我说的

  我很有自知之明,我想要的房子我一定买不起,而且可能这几年都买不起,但是我又不想讲究,所以我就在公司附近租了套房子,起码这样时间都是我的,上班只要5分钟,剩下来的时间我可以去谈恋爱,多值得

  其实小C对于自己买的房子一点感情都没有,他决定买房其实也挺幸运,因为做了投资这行,对所谓的经济走势也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待房子也更加客观理性

  明白中国楼市在整个社会里的特殊意义,所以某种程度上这个商品拥有很多助推力,所以与其悲观的等待着什么,不如下注购买,然后坚定持续的看好未来

  作为投资人,小C很早就意识到中间摇摆的状态是最不利于做出决策的,只有坚定,坚定的不买和坚定的买,一定比犹豫买不买过出更美好的人生

  后来,小C也和我说了在坚定不买和坚定买之间选择买的理由,同样很有趣。她希望能够有相对规律的生活,所以她通过每个月还贷这个动作让自己稳重和靠谱

  另外对于房子来说,可以借贷30年,这个制度红利,或许可以享受下

  和她聊天,我眼睛里一点都看不到小C对于房价的期盼,她对待这个商品也少有的坦然,最后还蹦出一句处女座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

终上所诉买房要乘早。哪怕只有一套也好!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