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融资“白名单”新政落地,多地启动第三批项目筛选推送

搜狐焦点渭南站 2024-06-13 08:43:0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据了解,《通知》提出了多项可操作、可落地的工作举措,诸如优化完善城市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强化项目实施推送反馈管理等方面,更加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据了解,《通知》提出了多项可操作、…

又有融资“白名单”政策落地。近日,金融监管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 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的通知》(简称《通知》)。

据了解,《通知》提出了多项可操作、可落地的工作举措,诸如优化完善城市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强化项目实施推送反馈管理等方面,更加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融资“白名单”工作进展到目前,部分地区在完成第一批、第二批“白名单”项目推送后,已经启动第三批项目的筛选和推送工作。

提出多项可操作、可落地的工作举措

在5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曾透露,近期将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 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的通知》。

随着《通知》的印发,将进一步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满足房地产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做好保交付工作。

这是继今年1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后,对于房地产项目融资支持的又一项重要政策。

据了解,《通知》提出了多项可操作、可落地的工作举措,包括完善城市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白名单”项目实施推送反馈管理,积极满足“白名单”项目合理融资需求、对符合要求的项目“应贷尽贷”,明确相关保障措施等方面内容。

在完善城市协调机制方面,《通知》明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指导地级及以上城市完善协调机制,由城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住房城乡建设、金融工作的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为成员单位。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通知》明确了相关人员领导责任,将确保协调机制的顺畅运行。

《通知》还要求城市协调机制负责把好“白名单”项目准入关口,“白名单”是合规项目名单,项目要符合五个条件和五项标准。城市协调机制要负责做好辖区内房地产在建项目信息汇总、“白名单”项目审核推送、问题项目整改、项目管理监督,以及为项目融资服务提供基本保障等工作。

“督促地方政府发挥积极作用,措施要求可操作性强,将有力推进项目融资。”刘水说。

此外,《通知》要求“白名单”项目实施推送反馈管理。对暂不符合贷款条件的项目,列明具体问题,及时反馈城市协调机制。城市协调机制要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相关问题解决后可再次审查并推送。

刘水分析称,加强“白名单”项目推送反馈管理,操作措施更加具体,将能切实解决问题项目融资。

自今年1月份融资“白名单”政策下发以来,截至5月16日,商业银行已按内部审批流程,审批通过了“白名单”项目贷款金额9350亿元。

“今年年初以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政策的成效逐渐显现,地级以上城市均建立了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刘水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推送项目质量不高、工作流程待完善等。

刘水表示,此次《通知》发布,表明相关部门在持续加大力度支持房企融资,建立健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该机制也有望成为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新的主要渠道。

广东省、银川等地第三批“白名单”推送工作启动

据住建部4月消息,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建立省级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直辖市)已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白名单”工作进展到目前,部分地区在完成第一批、第二批“白名单”项目推送工作后,已经启动第三批项目的筛选和推送工作。

近日,广东省第三批“白名单”项目的筛选和推送工作也已有序启动。截至6月3日,广东辖内银行机构共为两批次307个“白名单”项目授信933.77亿元,已提供融资392.88亿元,授信规模和实际落地金额均居全国前列。

截至6月2日,浙江省第一批“白名单”已放款项目36个、累计放款金额87.07亿元,全部项目总体放款进度为42%。第二批“白名单”已放款项目28个、累计放款金额41.45亿元,全部项目总体放款进度为26.44%。第三批“白名单”项目推送即将启动。

据“宁夏住建”微信公众号5月27日消息显示,银川市第一批“白名单”项目5个,融资需求11.83亿元;第二批“白名单”项目7个,融资需求8.9亿元。目前,第三批“白名单”项目正在按照相关程序推送。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融资“白名单”的进一步落地,会有越来越多的项目获得融资支持,促进保交付工作的顺利开展。

来源:新京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